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总是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从指缝间溜走。转眼间,我与东湖评论结缘已两年有余。
仍记得,最初接触东湖评论,是从学习文章开始,到2019年7月31日通过邮箱向东湖评论投出第一篇稿件。自此就有幸加入东湖评论这个“大家庭”中,我和“她”的缘分就此结下,期间经历过抓耳挠腮写稿的困窘,也有过一气呵成完稿的欣喜,回想起两年来的点点滴滴,更加理解东湖评论的“初心”。
遇之初,一见倾心
回想自己写网评的过程,一开始当然是茫然的、稚嫩的、胆怯的,就像许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一样,畏天地、畏大人、畏前辈之言。仿佛东湖评论总有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力量,不仅让我们心向往之,而且带领我们“碎碎念念”地感受着人间冷暖,甚至再也无法离开。
2019年6月,参加单位组织的网评作者交流会时,自己初出茅庐,既佩服各位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写稿并刊发在东湖评论等全国重点主流媒体上,亦惊叹于各位“大咖”的写作水平和文字功底,或是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或是通俗易懂、娓娓道来,表达的是质朴的情感流露、展现的是坚定的时代担当。当时心里便定下一个念头:一定认真向各位老师学习,向前辈看齐。
再相识,相濡以沫
偷得浮生半日,换取相知一世。正如常看常感动的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所说,在散漫的时光里两个人相遇相知,因思想共鸣产生一段美丽的情感,不单纯是爱情,还有一种惺惺相惜,我与东湖评论的相遇相知便是如此。
由于身处偏远乡镇,日子较为单调甚至可以说是枯燥,工作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生活。与东湖评论编辑团队深入接触后,仿佛打开了惊喜“盲盒”,偶遇之时把自己最美好的一切展现给对方,在你来我往间一起成长,喜提“楚天评”时的欢喜,还有不知能否刊载“地评线”的忐忑,那么多美好。在陌生之中渴望靠近,在陪伴之中渴望升华,这不只是幸运,也是人对珍视之物的期待。
很多人常说机关工作离不开文字,其实,基层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从工作计划到个人总结,从政策宣讲到民主评议,从民情日记到会议讲稿,都要动笔。要写、会写,也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基本功之一,甚至有时文字水平的高低对某些工作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文字是载体,也是沟通的桥梁。
常相伴,久处不厌
仍记得第一次被录稿时的激动,到后面偶有上稿甚至是被中央网信办地评线采用,再到定向约稿,一次又一次地投稿改稿,一次又一次地坚持提高,已发布百余篇文字,得到了编辑老师的诸多鼓励,收获良多。
在勤读中夯实基础,在勤写中练习,在勤修改提高自身,一路前行中,我有一种念头却是越来越清晰:写稿更是一门“必修课”,也是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字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注重向各位优秀作者学习,坚持多动笔,提升理论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助力我们成长,为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东湖评论为我们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提供了平台,但写作却依旧是一种稀缺能力。因为大部分人写作状态是“得过且过”,在泛滥的信息中,大多数人只会当收藏家,而不会写作,没有掌握“勤读、勤写、勤修改”的秘诀。
与东湖评论交往两年有余,让我更全面地认识了自己,通过文字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也见到了更多精彩的世界,成为一个快乐的“打工人”。我还是很喜欢你——东湖评论,两年多了,不问归期。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康(武汉江夏区)
ag亚洲国际厅 copyright © 2001-2021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ag亚洲国际厅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