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党员干部要做好乡村振兴这门硬功课,必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切实为群众办好实事,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倾听民众心声,争当乡村振兴“知心人”。评判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农业农村部近期在农村改厕问题上也谈到,“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改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小厕所要体现真意愿,才能反映大民生。基层工作做的好不好,基层群众是最直接感受者,也是最有效的评判者。党员干部应更加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广交群众朋友,汲取群众智慧,在遇到难题时,把群众当“老师”,在落实成效时,把群众当“考官”。乡村振兴是一项大工程,党员干部只有倾听民众心声,才能更好的团结人民群众,最大地发挥群众力量。
排解民众疑惑,争当乡村振兴“宣讲员”。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评述内蒙古不少伐木工人转岗成为护林员现象时谈到,从“砍树人”到“看树人”是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发展理念的转变。现阶段,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党员干部则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先锋队。思想的统一性决定了行动的一致性与力量的强大性。领导干部应当借助自身学习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当好乡村振兴政策与方法的“大喇叭”,主动带领群众学好乡村振兴相关任务要求,摸清重点难点,研究用好各项工作推进方法,确保上下一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办好民众实事,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西藏的发展离不开三百万西藏人民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四十万西藏党员干部的日夜付出。我们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谋幸福,乡村振兴也是一样,在立场上不得有半点马虎。作为“火车头”的党员干部要有崇尚实干的精神和劲头,牢固树立实干的理念,凡事都要说了就办、定了就干,有“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的韧劲,在面对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硬骨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责任担当,身先士卒,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确保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听民声,解民惑,办民事,都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即老百姓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美丽乡村,我们又要振兴一个什么样的乡村给广大人民群众?这个问题,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需要警醒思考的必答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罗鸣(咸宁通城县)
ag亚洲国际厅 copyright © 2001-2021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ag亚洲国际厅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