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武汉闭幕,在为期19天的戏剧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1台优秀剧目通过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参加展演,为武汉观众及全国戏迷献上了一场文艺盛宴。戏剧是国粹,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异彩纷呈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可以助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传统戏曲而言,仅靠单一的剧场和舞台传播难以完全展现魅力。时不我待,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如何让传统戏剧文化被广大人民所知晓、所接受,需要戏剧工作者“守正创新、笃行致远”,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观众心理需求,将现代声光电技术与舞台和剧情相映合,创造良好的演出生态体验;与此同时,更应借助日益成熟的融媒体技术和政府推广政策,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共同入戏”。
政府部门或教育部门应邀请更多专业戏曲专家、教师进校园“传经送宝”,不断更新校园宣传的形式,更加注重与学生互动,启蒙、吸引学生们对戏剧的喜爱。编写当地戏曲的学校校本教材,将戏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表。尝试探索创作更适合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戏曲操”或“戏曲体操”。开展师徒结对仪式,培养一批能教、会教的戏曲教师队伍。根据各个学校戏曲师资需求进行“按需分配”,引进一些高等院校毕业的戏曲专业大学毕业生。组建戏曲传承班和培养班等戏曲社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公众号、app、直播等新媒体成为很多新的信息传播形式,这也给戏曲艺术的网络传播和普及带来了积极影响。改变传统戏剧搭台子表演的方式,让新媒体成为一个更大的台子,例如“演出 直播”等形式。创建专业的戏剧门户网站、开通戏剧相关账号社交网站、利用抖音等短视频社交软件进行网络直播……这样方式可以让那年轻人往往更容易接受戏剧这一传统文化,能拉近戏剧与人们的距离,就会让观侧门感到亲切,对戏剧的接受程度就会大大提高。例如:“戏曲网红”的代表人物女老生王珮瑜,通过网络直播吸收大批戏迷粉丝,促进了京剧艺术在青年人中间的传播与普及。
此外,打造好沉浸式戏剧体验。可以借助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ai(人工智能)、5g(5g技术)、blockchain(区块链)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舞台,向“生理共振”与“精神共鸣”的观演体验创新迈进,最终达到实现“心流”的状态。沉浸式体验就是身临其境,各类沉浸式活动在我国已经频繁出现,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等,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不断出现和越来越受到青年观众的青睐,譬如:“知音号”沉浸式戏剧,对武汉市城市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湖北是“戏曲大省”,武汉是全国很有名的戏码头,全国各地的数十种剧种在此繁衍生息,戏曲的群众基础很好,很多人爱戏、看戏、懂戏,是生活中的精神食粮。振兴戏剧艺术,要坚持台上、台下共同“入戏”,在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形成了有利于戏曲生态培养的正确观念,既要培养年轻观众对戏剧的兴趣,还要注重练好“内功”,守正创新,“演员走心、作品走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培育戏曲良好文化生态,让戏剧走向繁荣发展之路。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帅(武汉市江汉区)
ag亚洲国际厅 copyright © 2001-2021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ag亚洲国际厅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