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将在武汉举办,国际社会目光再次聚焦“百湖之市”“湿地之城”。与此同时,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的新阶段。
擦亮金字招牌夯实温润基底。众所周知,“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一块分量厚重的国际“金字招牌”。目前,全球共有43个城市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其中我国13个,分布在各个自然带上。我们在辽阔的长三角、黑土地、青藏高原、“塞外江南”河套平原、古大运河两岸等地都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湿地的动人故事。武汉在这43个城市里无疑是特别的,它不仅是第一个承办国际湿地大会的“国际湿地城市”,还是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三镇之内,1处国际级重要湿地、6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市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了武汉城市的温润基底。
书写农耕佳话铺就生态底色。湿地保护与生产生活融合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保护湿地的长远之计。城中次生的西溪湿地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享有“杭州之肾”“副西湖”美誉。其河港、池塘、湖漾、沼泽面积达70%,勾勒出“一曲溪流一曲烟”田园牧歌画卷,六条河流纵横交汇,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栉比如鳞、诸岛棋布,形成了独特的西溪湿地景致。农旅融合,为黑土地上的湿地之都盘锦插上共生翅膀,世界第一芦苇荡、天下奇观红海滩,独特的自然风貌使盘锦成为富有个性的旅游城市。芦苇苍翠,芦苇似海,百万亩芦苇浩瀚无垠,纵横交错的环沟、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幽深、曲折多种形态的水面和陆上芦苇空间,让文旅融合走深走实。
注重和谐共存交上生物多样性答卷。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于其既与水域相连接,又紧挨着陆地,因此能够容纳大量水生生物或是陆地生物。在湿地内部还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人与湿地共生由来已久,注重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开启和谐共存之旅,让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位于襄阳城区的汉江国家湿地公园面积5.84万亩,自2019年以来,汉江全面禁渔、禁采、拆违,动植物休养生息,原生态系统得到自然恢复,鱼类明显增多,吸引大量候鸟在此栖息,鸟类由109种增加到215种。通过系列保护修复天津七里海湿地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均得到有效改善,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到接近ⅳ类,湿地野生植物超过160种。鸟类品种数量大量增加,数量由过去每年20-30万只逐步增加到现在的40-50万只,七里海湿地逐渐成为鸟的乐园。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境,湿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孕育繁衍着全球近40%的物种,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据估计,全球湿地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达47万亿美元,比森林、荒漠与草原生态系统加起来都多,对“水平衡”、调节气候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命在肩,我们一定要站在江山与人民的高度,向大自然、向子孙、向世界交上一份满意的湿地保护答卷。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志克(襄阳宜城)
责编:詹蔷
ag亚洲国际厅 copyright © 2001-2021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ag亚洲国际厅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