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近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16级建筑装饰技师班学生马宏达摘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比赛桂冠。在这场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的竞赛项目中,他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
在平凡的事情中成就不平凡的自己,马宏达孜孜不倦地追求极致,弘扬着中华民族自古传承的工匠精神。在国家高速发展的当下,和他一样的平凡人在各行各业还有许多,从衣食住行到国之重器,一批又一批的大国工匠们倾其一生诠释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十六字工匠精神的内核,不断书写着“零误差”的奇迹,让“中国制造”这一品牌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华。
业精于勤,他们用坚守成就匠心。身怀精湛的技艺是工匠的本分,但“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背后一定是夜以继日地咬牙坚持,是废寝忘食地反复琢磨,是百折不挠的精益求精。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写到的“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为将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刮腻子”冠军马宏达五年磨一剑,每天训练超过9小时,不断锤炼技艺,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肌肉记忆。为减少火箭轨道误差,铣工李峰坚守26年,在加工火箭“惯组”加速度计时不断以“吹毛求疵”的心态要求自己不懈地修整打磨,达到人类机械加工技术都难以达到的精度。这些普通人眼中的“绝技”,都是他们靠数万小时的积淀与磨砺换来的。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中,他们不断修炼着工匠的本心。
以梦为马,他们用热爱彰显匠情。只要热爱,就不会平凡。对国家和事业深沉的爱是工匠的情怀。这份情怀,不断推动着他们对事业执着地探索,让他们在不断登顶中践行着内心的使命与担当。
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言“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享誉海外的“焊接巨匠”高凤林,十年如一日地奉献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不为外企的高薪所动摇,用自己的积蓄创办了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输送高质量高技术人才,填补了我国多个领域的空缺。“全国劳动模范”徐振超,靠着对岗位的热爱和刻苦钻研,不仅自己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的绝活,创造了享誉全球的“振超效率”,还带出了一大批尖端人才,为国家做出了不凡的贡献。兼济天下,默默奉献,他们挥洒汗水只为追逐最初的梦想,报效心中深爱的家国。
守正创新,他们用钻研凝铸匠魂。以创新为导向与驱动,是新时代赋予工匠的更高要求。不断超越自我,勇于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是工匠的追求,更是祖国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考工记》中有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2021年热映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之《诗》篇章中,演员章子怡饰演的“郁师傅”的原型之一“火药雕刻师”徐立平,带领班组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后研发出的“立平刀”极大地提升了该行业的工作效率。“文墨精度”的创造者方文墨同样一直走在航空业攻坚克难的最前线,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项,取得数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成本,引领着行业的进步。工匠是传承的继承者,更是创造者,他们在无垠的大道上不断推陈出新,为匠艺注入进步之魂。
国家发展,需要大国工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在全社会传承、践行、弘扬大国工匠的精神品质。我们每个“平凡人”只有立足自己的岗位,将“工匠精神”融入进自己的“田间地头”,才能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勇立潮头、站稳脚跟,用不平凡的业绩汇聚成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晶(宜昌伍家岗)
责编:詹蔷
ag亚洲国际厅 copyright © 2001-2021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ag亚洲国际厅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